English

新当选的中科院外籍院士简介

2000-06-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崔琦(Tsui Daniel Chee)

崔琦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省,1958年赴美深造,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1982年至今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

崔琦和斯托尔默在1982年对在强磁场和超低温实验条件下的电子进行了研究。他们将两种半导体晶片砷化镓和砷铝化镓压在一起,这样大量电子就在这两种晶片交界处聚集。他们将这种晶片结合体放置在仅比绝对零度高十分之一摄氏度(约零下273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中,然后加以相当于地球磁场强度100万倍的超强磁场。他们发现,在这种条件下大量相互作用的电子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量子流体,这种量子流体具有一些特异性质,比如阻力消失、出现几分之一电子电荷的奇特现象等。一年之后,劳克林教授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做出了解释。1998年,他们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

崔琦是美国著名固体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因特网自己开设的网页上称,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研究金属和半导体中电子的性质”。他的这些研究将可应用于研制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和更先进的通信设备。

米歇尔(Hartmut Michel)

德国生物化学家米歇尔生于1948年,现任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马普学会科学委员、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选举委员、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长期从事光合作用重要蛋白质的研究。他领导的小组在光合反应中心、需氧呼吸以及细胞色素丙氧化酶等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1985年他首次突破了膜蛋白质结晶以及它的三维空间结构的分析研究,成功地获得世界上第一个膜蛋白晶体——紫色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反应中心晶体,并以3埃的高精确度确定了该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曾获得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等十余项科学奖励。

井口洋夫(H.Inokuchi)

1927年出生,专业是物理化学、固体化学,现任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宇宙环境利用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是中科院化学所和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院士。

井口洋夫首先发现和证实了共轭π-电子分子固体的电子电导,开创了有机半导体的研究领域,发现了有机材料的催化活性,发展了有机固体的UPS能谱研究。他提出了分子电子学概念,是分子电子学的研究先驱。

霍克弗尔特(Tomas Hokfelt)

瑞典生物学家霍克弗尔特1940年出生,现任瑞典卡罗琳医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系副主任、瑞典皇家科学家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

霍克弗尔特是化学神经信息传递形态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在神经元递质的组织化学特征和揭示各类神经递质功能及其表达的神经元系统等方面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他通过电镜确定了中枢单胺类神经元,第一次用组织化学方法证明突触小泡含有中枢递质。他的早期研究促成了一门新学科——化学神经解剖学的形成。

萨支唐(C.T.Sah)

美籍华裔,微电子学家,1932年出生于北京,现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工学院首席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高级会员。

他在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学研究领域工作40多年,对发展晶体管、集成电路以及可靠性研究方面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从1957年开始,他从事半导体p-n结中电子-空穴复合理论、半导体局域扩散的平面工艺、MOS和CMOS场效应晶体管,最早提出MOS晶体管理论模型,发明了探测半导体微量缺陷的深能级瞬态谱方法,首先发现了氢在硅中对受主杂质的钝化作用等。他是1965-1978年世界上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00名科学家之一,曾获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大学研究奖,美国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协会JackMorton奖。

何毓琦(Yu-ChiHo)

(见本报科技周刊6月19日《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简介》)

张永山(Y.Austin Chang)

美籍华裔,材料学家,1930年生于中国河南,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杰出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他对材料科学的重大贡献在于他率先在世界上提出热力学、相平衡和动力学原理在一些具有重大意义材料问题上的定量应用方法,比如如何应用缺陷热力学原理提高有序中间物的机械性能、如何综合应用相图计算和热力学模型预测多元复杂合金的凝固通道、如何为III-V族半导体及其合金设计性能优良的金属界面、以及如何为结构复合材料设计稳定界面以达到最优性能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